网上买“药”不慎落入刷单陷阱,已有人被骗九千元!


现实生活中,各大社交平台中诸如“动动手指头,在家赚点钱”、“网购兼职、点赞做任务”、“轻松刷单,日赚百元”等话术随处可见。在相关部门的持续打击下,许多人已经能够分辨这些初级的“刷单”话术并自觉举报。

然而,事实上,不法分子的刷单手法正不断迭代升级。他们往往利用短信、浏览器、短视频平台、色情网站、虚假购物网站等平台发布信息,引诱受害人下载诈骗软件。
为使行骗过程更加真实,不法分子会私发链接,引诱受害者进入预先设置好的“钓鱼”网站,这些虚假网站和主流购物网站外观几乎一模一样,很具迷惑性。
“刷单类”诈骗已然具备了发案次数高、金额损失较大、套路复杂多变等新兴特点,缺乏社会经验的高校学生及无业、待业群体等最易成为诈骗分子的“目标”,务必提高警惕。

2024年8月下旬,家住杭州市钱塘区的张某(化名)在浏览网站时,突然跳出一个陌生页面。出于好奇,张某点了进去,并根据弹窗跳出来的链接,下载了相关软件。
在下载该APP并注册登录后,有一位声称自己是“客服”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张某,并告诉他自己有在卖一些国内不流通的药品。刚好,张某也想买药,于是在通过扫码支付184元的“药费”后,成功添加了卖药客服的私人联系方式。
卖药客服告诉张某,因为药品性质特殊,转接国内物流通道需要做几笔订单任务。张某信以为真,开始按照卖药客服的指引,进行刷单任务。
开始还能收到一些小额返利,但当完成对方口中的“最后一笔”刷单任务后,对方依旧要求张某继续转账。此时,张某意识到自己很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,立即来到辖区派出所求助。民警告诉他,这就是“穿上马甲”的刷单诈骗。张某恍然大悟,共计损失9000余元。
警方提醒

当下,“刷单类”诈骗发案比例居高不下,不法分子使用多种方式引诱受害人“上钩”。对此,警方提示:
一、在购买药品时,需要在正规药店、正规电商平台的药品旗舰店购买。不要通过非正规途径购买和服用各种“特效药”。同时要多方查证和咨询专业人士,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。
二、刷单是一种违法行为,国家法律法规、淘宝等电商平台均明令禁止这种虚假交易。切莫相信低投入、高回报的幌子,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兼职,确保得到合法薪酬。
三、骗子往往会特意回避“刷单”二字,而是打着“商城爆单、做任务分提成、返佣金、抖音点赞、抢单”的噱头吸引受害人,听到此类话术务必提高警惕。
四、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,请注意保护证据,立即拨打110报警!
